近來,我國發生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學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教育廳的工作部署,把師生員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落實落細重點防控措施,切實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普及防護知識,提高防控意識,是打贏疫情阻擊戰的重要保障之一。為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健康教育,宣傳部、信息中心整理編輯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知識手冊》,請廣大師生員工認真學習防護知識,齊心協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附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知識手冊》.PDF(點擊瀏覽)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知識手冊
一、個人防護知識
二、居家防護知識
三、學校防護知識
四、工作區域防護知識
五、心理健康防護知識
六、就醫流程
一、個人防護知識
(一)洗手篇
1、如何保護自己遠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
(1)盡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
(2)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從個人自身出發,增強個人體質和免疫力。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作息規律,避免產生過度疲勞。
(3)保持周圍環境清潔和通風。每天開窗通風次數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鐘。戶外空氣質量較差時,通風換氣頻次和時間應適當減少。
(4)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或口。
(5)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動水洗手,用一次性紙巾或干凈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噴嚏后)應立即洗手。
(6)出現呼吸道感染癥狀,如咳嗽、流涕、發熱等,應居家隔離休息,持續發熱不退或癥狀加重時及早就醫。
2、洗手在預防呼吸道傳播疾病中的作用?
勤洗手并且正確洗手是預防腹瀉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國家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WHO及美國CDC等權威機構均推薦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
3、正確洗手需掌握七步洗手法:
記住七字口訣:“內-外-夾-弓-大-立-腕”。
第一步:“內”,掌心對掌心相互揉搓
第二步:“外”,掌心對手背,兩手交叉揉搓
第三步:“夾”,掌心對掌心,十指交叉揉搓
第四步:“弓”,十指彎曲緊扣,轉動揉搓
第五步:“大”,拇指握在掌心,轉動揉搓
第六步:“立”,指尖在掌心揉搓
第七步:“腕”,清潔手腕
4、哪些時刻需要洗手?
(1)傳遞文件前后
(2)在咳嗽或打噴嚏后
(3)在制備食品之前、期間和之后
(4)吃飯前
(5)上廁所后
(6)手臟時
(7)在接觸他人后
(8)接觸過動物之后
(9)外出回來后
5、旅途在外沒有清水,不方便洗手,怎么辦?
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產品清潔雙手。人冠狀病毒不耐酸不耐堿,并且對有機溶劑和消毒劑敏感。酒精的選取上,推薦75%的酒精,這類酒精可滅活病毒,可以作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方案。
(二)口罩篇
1、口罩該怎么選?
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推薦公眾使用的口罩有兩種。
選擇一:醫用外科口罩。佩戴1-2天后更換,污染或潮濕后應更換;
選擇二: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佩戴1-2天后更換,污染或潮濕后應更換。
棉布口罩、海綿口罩均不推薦使用。
2、正確使用口罩
(1)佩戴前洗手,將口罩顏色深的向外,淺色向內,鼻夾金屬條在上;
(2)戴好后用雙手壓緊鼻梁兩側的金屬條,使口罩上端緊貼鼻梁;
(3)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皺,包覆住口鼻和下頜。
二、居家防護知識
1、在家中怎樣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
(1)增強衛生健康意識,適量運動、保障睡眠、不熬夜可提高自身免疫力;
(2)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掩住口鼻,經常徹底洗手,不用臟手觸摸眼睛、鼻或口;居室多通風換氣并保持整潔衛生;
(3)盡可能避免與有呼吸道疾病癥狀(如發熱、咳嗽或打噴嚏等)的人密切接觸;
(4)盡量避免到人多擁擠和空間密閉的場所,如必須去,佩戴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
(5)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和家禽家畜;
(6)堅持安全的飲食習慣, 食用肉類和蛋類要煮熟、煮透;
(7)密切關注發熱、咳嗽等癥狀,出現此類癥狀一定要及時就近就醫。
2、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時,我們怎么吃才好?
(1)不要食用已經患病的動物及其制品;要從正規渠道購買冰鮮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時要充分煮熟。
(2)處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開。處理生食和熟食之間要洗手。
(3)即使在發生疫情的地區,如果肉食在食品制備過程中予以徹底烹飪和妥善處理,也可安全食用。
3、前往公共場所怎樣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感染?
(1)避免在未加防護的情況下與農場牲畜或野生動物接觸。
(2)避免到商場、公交、地鐵和飛機等人流密集的場所,如確需外出,必須佩戴口罩以減少風險;
(3)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袖或屈肘將鼻完全遮住;將用過的紙巾立刻扔進封閉式垃圾箱內;咳嗽打噴嚏后,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洗手液清洗雙手;
(4)外出回家后及時洗手;
(5)如有發熱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癥狀,特別是持續發熱不退,及時到醫院就診;
(6)傳染病流行季節應盡量避免各類聚會。
4、到生鮮市場采購,怎樣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
(1)接觸動物和動物產品后,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2)避免未清洗的手部觸摸眼、鼻、口;
(3)避免與生病的動物和病變的肉接觸;
(4)避免與市場里的流浪動物、垃圾廢水接觸。
5、輕癥發熱病例的居家隔離建議:
(1)將病人安置在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
(2)限制看護人數,盡量安排一位健康狀況良好且沒有慢性疾病的人進行護理;
(3)拒絕一切探訪;
(4)家庭成員應住在不同房間,如條件不允許,和病人至少保持1米距離;
(5)限制病人活動,病人和家庭成員活動共享區域最小化。確保共享區域(廚房、浴室等)通風良好(開窗);
(6)看護人員與病人共處一室應戴好口罩,口罩緊貼面部,佩戴過程禁止觸碰和調整。口罩因分泌物變濕、變臟,必須立即更換,摘下并做好消毒后將其丟棄,并及時進行雙手清洗;
(7)與病人有任何直接接觸或進入病人隔離空間后,進行雙手清潔。
三、學校防護知識
1、寒假及停課期間有哪些注意事項?
開學前,學校每日了解教職員工及學生健康狀況,實行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教職員工和學生應按照學校工作部署,認真學習疫情防護培訓知識,做好疫情防控相關工作。
學生應盡量居家,減少走親訪友,聚會聚餐。在校外期間,如出現可疑癥狀(發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乏力等),應主動報告學校或由監護人報告學校,并及時就醫。
2、開學后,返校途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全程佩戴口罩,注意與他人保持距離。
隨時保持手衛生,減少接觸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接觸公共物品、咳嗽打噴嚏手捂之后、飯前便后,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避免用手接觸口、眼、鼻;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如無紙巾,可用手肘衣服遮擋。
旅途中應留意周圍旅客健康狀況,避免與可疑癥狀人員近距離接觸。
若旅途中出現可疑癥狀,要佩戴口罩,盡量避免接觸其他人員,視病情及時就醫并主動報告學校。
四、工作區域防護知識
1、上班途中如何做
正確佩戴口罩。盡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議步行、騎行或乘坐私家車、班車上班。如必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務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盡量避免用手觸摸車上物品。
2、入樓工作如何做
進入辦公樓前自覺接受體溫檢測,體溫正常可入樓工作,并到衛生間洗手。若體溫超過37.2℃,請勿入樓工作,并回家觀察休息,必要時到醫院就診。在入樓檢查一切正常后,方可進入辦公區域辦公。
3、入室辦公如何做
保持辦公區環境清潔,建議每日通風 3 次,每次20-30分鐘,通風時注意保暖。
4、參加會議如何做
參加會議時佩戴口罩,進入會議室前洗手消毒。開會人員間隔1米以上,減少集中開會,控制會議時間,會議時間過長時,開窗通風1次。會議結束后場地、家具須進行消毒。茶具用品開水浸泡消毒。
5、食堂進餐如何做
采用分時段就餐,避免人員密集。餐廳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進行消毒,餐具用品須高溫消毒。操作間保持清潔干燥,嚴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類生食。建議營養配餐,清淡適口。
6、下班路上如何做
下班后,先洗手再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機和鑰匙使用消毒濕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風和衛生清潔,避免多人聚會。
7、公務采購如何做
須佩戴口罩出行,避開密集人群。與人接觸保持1米以上距離,避免在公共場所長時間停留。
8、工間運動如何做
建議適當、適度活動,保證身體狀況良好。避免過度、過量運動,造成身體免疫能力下降。
9、公共區域如何做
公共區域如大廳、樓道、會議室、電梯、樓梯、衛生間等,每日使用噴霧消毒。每個區域使用的保潔用具要分開,避免混用。
10、公務出行如何做
公務出行使用的班車,建議在使用后用75%酒精對車內及門把手擦拭消毒。乘坐班車須佩戴口罩。
11、后勤人員如何做
服務人員、安保人員、清潔人員工作時須佩戴口罩,并與人保持安全距離。食堂采購人員或供貨人員須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膠手套,避免直接手觸肉禽類生鮮材料,摘手套后及時洗手消毒。保潔人員工作時須佩戴一次性橡膠手套,工作結束后洗手消毒。安保人員須佩戴口罩工作,并認真詢問和登記外來人員狀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
12、公務來訪如何做
須佩戴口罩。進入辦公樓前首先進行體溫檢測,并介紹有無湖北接觸史和發熱、咳嗽、呼吸不暢等癥狀。無上述情況,且體溫不超過37.2℃,正常條件下,方可入樓公干。
13、傳閱文件如何做
如需傳遞紙質文件,在傳遞前后均需洗手,傳閱文件時佩戴口罩。
14、電話消毒如何做
建議座機電話每日75%酒精擦拭2次,如果使用頻繁可增加至4次。
15、空調消毒如何做
(1)中央空調系統風機盤管正常使用時,定期對送風口、回風口進行消毒。
(2)中央空調新風系統正常使用時,若出現疫情,不要停止風機運行,應在人員撤離后,對排風支管封閉,運行一段時間后關斷新風排風系統,同時進行消毒。
(3)帶回風的全空氣系統,應把回風完全關閉,保證系統全新風運行。
16、廢棄口罩處理如何做
(1)健康人群摘口罩前后做好手衛生,將廢棄口罩放入垃圾桶內。每天2次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劑對垃圾桶進行消毒處理。
(2)疑似病例佩戴的口罩,不可隨意丟棄,應視作醫療廢棄物,嚴格按照醫療廢棄物有關流程處理,不得進入流通市場。
五、心理健康防護知識
1、普通公眾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疫情可能導致公眾焦慮、緊張等心理應激反應,為減輕疫情對大眾心理的干擾和可能造成的心理傷害,促進社會穩定,需注意心理健康防護。
(1)從權威媒體了解疫情和相關科學防護知識,規律生活,適度鍛煉,看書,聽音樂等。
(2)要知道在疾病流行期間,出現恐懼、緊張和焦慮等情緒,是自然的,不必過度緊張。
(3)積極心理調適:與他人多交流,相互鼓勵,相互心理支持,轉移注意力。要以積極的態度工作、生活,注意休息,放松自己,自我安慰鼓勵。可以進行呼吸放松訓練、有氧運動、和朋友家人聊聊天、音樂放松等方式來調適情緒。不要采取否認、回避退縮、過分依賴他人、指責抱怨、轉移情緒發脾氣、沖動等不良方式應對。
2、哪些人群需要進行心理危機干預?
部分人群出現過度的不安、無助、悲觀、緊張、委屈、躲避、僥幸心理、不敢出門、盲目消毒、易怒、恐懼、焦慮、抑郁、失望、抱怨、孤獨、失眠、攻擊等應激反應,則需要及時心理調適或心理危機干預,例如:
(1)總感覺街上遇到的人就是病毒攜帶者,即使自己全副武裝地防護著,也非常害怕、不適。
(2)敏感于自己的各種軀體不適,達到疑病狀態。身體稍有不適,就會懷疑自己被感染了,惶恐不安。想立即就醫,到發熱門診。盡管經過詳細的軀體和病毒學檢查,排除了該病的可能,但仍不能平靜,要么懷疑檢查結果,要么擔心在就醫過程中又被傳染了。
(3)反復洗手,反復消毒,可總感覺還是不能清洗干凈。出門嚴格按照醫生的防護要求來武裝自己,才能小心翼翼地出門。
過度的焦慮和恐懼,對人的身心傷害是非常明顯的。
3、出現煩躁、恐慌等情緒怎么辦?
(1)制定一個計劃。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別是保證規律的飲食和睡眠。
(2)鉆研一件事情。看書、聽音樂、寫字、學習一項新技能等,并且享受這個過程。
(3)找到一種支持。來自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是很重要的社會支持。認真地跟家人一起做家務和聊天。沒有跟家人在一起的,可以通過電話、視頻聊天等方式跟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系。
(4)進行一項鍛煉。心情煩躁時,做一遍八段錦或自己喜歡的室內運動。
(5)思考一些體驗。思考自己可以從這段經歷中獲得什么有價值的人生體驗。
4、總懷疑自己感染病毒怎么辦?
三大調整原則:一是全面觀察自己的情況;二是用心傾聽主流的聲音;三是保持與家人及外界的聯系。具體做法如下:
(1)每天適度關注疫情和了解防護知識,最好安排在每天固定時間。
(2)每天固定時間測量體溫。
(3)調整生活狀態,按日常生活規律生活,注意吃好睡好,作息規律。
(4)找到信賴的家人、朋友聊天。
(5)放松訓練。如果感到不能放松,做一做深呼吸、跟著音樂活動身體、做一些平時可以使自己感到愉悅的事情,想一想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保持身體健康,利用這次待在家中的時間做自己原來沒時間做的事情:如讀本小說、追部好劇等。
六、就醫流程
1、何時就醫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乏力,呼吸道癥狀以干咳為主,并逐漸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表現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癥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部分患者起病癥狀輕微,可無發熱。多數患者為中輕癥,預后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如出現發熱、乏力、干咳表現,并不意味著已經被感染了。
但如果出現(1)發熱 (腋下體溫≥37.3℃)、咳嗽、氣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癥狀;(2)在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地區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癥狀的患者;有聚集性發病或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有流行病學關聯,應到當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
2、就醫時注意事項
(1)如果接觸者出現癥狀,要提前選擇有發熱門診的定點醫院。
(2)前往醫院的路上及就醫全程,應該佩戴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
(3)避免搭乘公共交通,應該呼叫救護車或者使用私人車輛運送病人,如果可以,路上打開車窗。
(4)生病的密切接觸者應時刻保持呼吸道衛生和進行雙手清潔。在路上和醫院站著或坐著時,盡可能遠離其他人(至少1米)。
(5)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體液污染的物體表面都應該用含有稀釋漂白劑的消毒劑清潔、消毒。
(6)就醫時,應如實詳細講述患病情況和就醫過程,尤其是應告知醫生近期的武漢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觸史、動物接觸史等。
(資料來源:應急管理部培訓中心、知學云平臺、衛健委公眾號“健康中國”)